【甘肅日報】至公堂前百花艷
至公堂前百花艷
醫(yī)護人員為90歲患者慶祝生日。
白衣天使正在為患者進行治療。
新入職護士授帽儀式。
人們總是習慣稱醫(yī)護人員為白衣天使,我卻以為她們是嬌艷無比的花朵。每當她們把一個個瀕臨死亡的生命,從死神手里奪回來時,她們臉上欣慰的笑容,不正是一朵朵綻放的鮮花嗎?綠樹濃蔭深處的至公堂賦予了我們太多的記憶,同時也見證了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這座春天的百花園。每逢初春乍暖,只見湖光山色間,春花爛漫,蝶舞翩翩,有如在這里穿梭著的白衣天使,用她們花的芬芳撫平了患者的傷口,用她們花的微笑迎來了病人生命的春天。
百合花——清雅 深情
“滴篤、滴篤……”隨著一陣急促的救護車鳴笛聲,兩輛載著岷縣地震災區(qū)傷員的救護車趕到蘭大二院急救中心門前,護士王琳抬著擔架沖進急診科,迅速與當班醫(yī)生護士交接,并向前來會診的專家介紹患者病情,此時她與丈夫周斌已經經歷了7小時的勞碌奔波,汗水順著周斌的臉頰滴落在白大褂上,王琳想要伸手為他擦拭,想了想,抬起的手又縮了回來……
王琳是蘭大二院急救中心的一名普通護士,她的丈夫周斌是蘭大二院創(chuàng)傷外科副主任醫(yī)師,2013年7月22日上午地震發(fā)生之后,兩人先后接到醫(yī)院通知被選派為首批醫(yī)療救援隊隊員,王琳匆匆給母親打去電話,拜托她照顧家中年僅三歲的孩子,之后夫妻二人便隨隊趕往地震重災區(qū)岷縣。到達岷縣人民醫(yī)院后,兩人迅速展開救援,對醫(yī)院接診的地震傷員逐一篩查,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周斌發(fā)現(xiàn)有兩名重傷員急需轉回蘭州進行手術治療,他主動請纓和妻子王琳一起經過300公里7個小時長途跋涉后,將兩名重傷員平安送達。7月23日凌晨3點,剛剛結束一天工作的王琳和周斌,急忙趕回家看了一眼正在熟睡中的孩子,告訴父母他們很安全一切都好,之后又繼續(xù)乘坐救護車趕往災區(qū)。
在與王琳的交談中,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是醫(yī)護人員,為病人減輕病痛是我們的責任,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在我看來,她宛如一朵清雅、深情的百合花,一枝一葉都散發(fā)著沁人心脾的香氣,讓所有靠近她的人從心靈到軀體都能得到最大的安慰。
太陽花——真摯 溫暖
初到門診見到楊軼男時,掛在她臉上宛如太陽花的笑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兒科醫(yī)生,她每天不僅要和很多哭鬧的患兒打交道,更要和焦急的家屬溝通,她早已尋得了方法,那就是——溫暖的笑容。
在她的理解中,一名優(yōu)秀的兒科醫(yī)生不僅要有扎實的臨床技能,更要有豐富的語言溝通能力,因為她們每天面對的是無法真實表達病情的孩子,更多的時候她們是通過與家屬的溝通了解癥狀,對癥施治。讓她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她脫口而出“女漢子”。是啊,365天從不停歇,全天高強度、滿負荷的工作,這種工作狀態(tài)她已習以為常,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患兒,她始終把微笑送給孩子們,而談到自己5歲的女兒,她的眼里卻泛著淚光,她覺得對愛人、孩子和家中的老人都有太多的歉意,但選擇了醫(yī)生這個職業(yè),就注定會把自己更多的時間和愛心放在那些正在病痛中掙扎的孩子身上。
“盡自己所能,做一個醫(yī)技精湛的兒科醫(yī)生,為更多的兒童解除病痛。”這是楊軼男的職業(yè)規(guī)劃。我相信,那朵真摯溫暖的太陽花一定曾在很多孩子心中綻放。
康乃馨——真情 純潔
康乃馨的花語是真情與純潔,用性情溫潤的康乃馨去比擬血管外科護士長張亞敏是再合適不過了。2010年,年輕的張亞敏由一名普通護士成長為一名護士長,回憶起最初當護士長的日子,她感慨道“最初當護士長的頭一年,晚上9:30之前從未回過家。”
2010年醫(yī)院成立血管外科,成為全省首家集臨床、教學、科研為一體,以血管外科與血管腔內外科為一個治療單元的特色專科。面對全新的科室、全新的護理團隊,張亞敏努力探索適合本科室的專科護理方法,并帶領科室護理人員經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她要求護理人員要重視晨間護理時段,要熱情耐心地與每一位患者進行交流。護理團隊中的成員多是80后、90后,作為護士長的她想得更多的是護士的培養(yǎng),她制定了詳細的培養(yǎng)計劃。第一年的新護士,她會要求她們主要在科室內了解科室基本情況,學習各類患者的護理方法;第二年的護士,會安排她們到心電圖室、ICU、急診等科室進行輪轉,學習各種操作技能;三年以上的護理骨干會抽調到北京、上海的大型綜合醫(yī)院,學習更專業(yè)的護理技能,并感受先進的人文護理理念。
在患者眼中她是溫文爾雅的護士長,在護士眼中她是循循善誘的大姐姐,她用自己的真情與付出維系著每一個遭遇不幸而又喜獲吉祥的家庭。
茉莉花——清純 質樸
提起普外一科的護士吳霞,知道她的人無不伸出大拇指,稱贊她是“勤奮認真的好護士”。學生時代的吳霞就已是班上的佼佼者,擔任班長的她曾連續(xù)兩年榮獲一等獎學金。后來她成為了蘭大二院普外一科護理團隊中的一員,她用自己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患者、家屬和同事們的信任與稱贊。談及這些她總是說:“感謝工作,讓我在平凡中收獲了很多。”她像一枝清純、質樸的茉莉花,為患者帶去溫暖與欣慰。
回想起上班兩年后的某個晚上,住在10床的小明(化名)剛做完手術需要腹帶,而科室的腹帶都是成年人使用的,看到小明的爸爸媽媽焦急的眼神,吳霞馬上和同事們一針一線用毛巾縫制了一條愛心腹帶,孩子因為有了這條腹帶緩解了手術后的疼痛,而家屬和吳霞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我想這不僅僅是一條腹帶,更是一條連接護患雙方的真情紐帶。
2012年,醫(yī)院開展了DCD器官移植工作,吳霞所在的普外一科收治了一名肝移植患者,由于患者活動量少最終導致嚴重便秘,為緩解患者的痛苦,吳霞不假思索地戴上手套,親自為患者掏大便。看到此情此景,患者和家屬連聲道謝,可吳霞只是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然后對患者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一句樸實的話語感動了很多人。至公堂前的百花園里還盛開著許許多多色彩繽紛的花朵,她們或嬌艷或純情,她們盡情將那芬芳傳播,溫存所有與之相遇的朋友,正是這些可愛可敬的白衣天使,讓生命的綻放變得絢麗多彩!(文/朱帆 蘇國明 王宏偉 圖片/柴偉)
——摘自《甘肅日報》2014年3月28日15版
相關閱讀
- 上一篇:【鑫報】昨日100名幼兒前往蘭大二院體檢[ 03-27 ]
- 下一篇:【蘭州晨報】花季少年,生命開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