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對55例尿路感染進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值的測定,上尿路感染的臨床符合率為88%,下尿路感染的臨床符合率為90%,認為尿NAG酶可作為上、下尿路感染定位診斷的一項指標。
尿路感染的診斷,單憑臨床癥狀及中段尿培養(yǎng)細菌計數(shù)每毫升10萬以上,只能說明是尿路感染,但不能說明是上尿路感染(腎盂腎炎),還是下尿路感染(膀胱炎)。近兩年來,我們對55例尿路感染的病人,使用尿NAG酶活性測定法。初步認為此法對尿路感染的定位診斷及治療有一定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 ??????臨床資料
55例病人中,男性7名,女性48名,年齡18~57歲,臨床癥狀,有尿頻尿急尿痛,伴發(fā)冷發(fā)熱、腰痛者共25例。僅有尿頻尿急尿痛,不伴有發(fā)冷發(fā)熱及腰痛者共30例。中段尿培養(yǎng)有細菌者48例。在診斷尿路感染時首先排除其他腎臟病。并按全國統(tǒng)一標準診斷。
在留尿標本時,我們注意了以下事項:
尿NAG酶值的升高與下降。
尿NAG是我院泌尿研究室測定的,其正常值即X=8.4u/gcr,正常值的上限是15.6u/gcr。
上尿路感染組,尿NAG酶值(X±SD)為28.8±3.6u/gcr。上尿路感染組25例中,有22例尿NAG酶值超過正常上限,臨床符合率為88%,下尿路感染組30例中,27例在正常范圍,臨床符合率為90%。二例十分接近正常值的上限(16.2及16.8)。兩組酶值分布有一定重疊,但兩組酶值仍有顯著性差異(P<0.001)。
7例NAG酶值高的病人,均為上尿路感染,單純應用中藥,柴胡15.0、黃芩10.0、車前草30.0、土茯苓20.0、二花20.0、海金沙10.0、地榆30.0、甘草5.0等藥物治療,其中4例降到正常范圍,另3例也有明顯下降。說明中藥對尿NAG下降有影響。
??????????????????? ?討?? 論
??? 我們知道,尿路感染是一個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尤其是女性發(fā)病率高。上尿路感染的病人,經(jīng)過治療之后,往往反復發(fā)作,所以尿路感染的定位診斷非常重要,如果是上尿路感染,則需要長期治療,才能消滅腎內(nèi)病灶,否則就會逐漸發(fā)展為慢性腎功能不全。若是下尿路感染,只需短期治療,就可控制感染。根據(jù)日本淺見直的報告,尿中白細胞及腎上皮細胞對尿NAG均無影響。尿NAG在正常范圍者為下尿路感染,反之尿NAG超過正常值的上限,考慮為上尿路感染。這里的55例有22例超過正常值的上限,為上尿路感染,其他27例為下尿路感染。因此,我們認為尿NAG可作為鑒別上、下尿路感染的一項指標。
?尿NAG是一種糖苷酶,它屬于溶酶體酶之一,其分子量為14萬左右。在腎小管上皮細胞內(nèi)含有豐富的糖苷酶。我院泌尿研究室所測定的血NAG與尿NAG無關,因為血清和尿中所含的NAG是兩種不同的同功酶,所以尿NAG不是從血NAG通過腎小球濾膜而進入尿中的。而是腎實質(zhì)破壞時,這種酶值才升高。
腎盂腎炎的病理改變是腎盂粘膜及腎小管間質(zhì)有不同程度的炎癥,長期的炎癥破壞可使腎小管萎縮。因為尿NAG主要存在于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溶酶體內(nèi),當腎小管受損后釋放相當量的NAG于尿中,所以尿NAG升高。此酶能較靈敏地反映腎小管的活動性損害,因此,在腎盂腎炎時,尿NAG酶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膀胱炎時,尿NAG在正常范圍。
尿NAG活性升高,反映了腎實質(zhì)進行性炎癥及活動性損害,只有腎實質(zhì)有新的破壞所釋放的酶才明顯增加,我們曾觀察過用慶大霉素及昆明山海棠的病人,尿NAG酶值明顯上升,當我們停用上述藥物時,并按中醫(yī)辨證施治治療,結果是尿NAG降到正常范圍。正如淺見直報道所指出的那樣,在獲得性腎小管病變時,尿NAG酶值顯著上升,這說明尿NAG活性的增高,主要反映腎小管有新的損害。
綜上所述,尿NAG可作為尿路感染定位診斷的一項指標,而且臨床符合率較高。尿NAG雖是腎臟的特異性酶,因病例數(shù)較少,目前國內(nèi)文獻不多,我們只是初步觀察,今后仍須進一步探討。
??? (本工作得到我院泌尿研究室陳一戎、馬幼蘭等同志的幫助,在此謹致謝意)。
?????????????????? 參考文獻
1.淺直見.日腎志? 1980;22:11117.
2.侯積壽,等.尿中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測定的臨床意義。中華內(nèi)科雜志? 1980;19:205.
3.魏有仁,等。尿中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測定在尿路感染定位診斷應用的觀察.北京泌尿研究所年報? 1981:53.
4.黃曄君,錢桐蓀,尿酶測定及其在泌尿系疾病中的臨床意義.天津醫(yī)藥? 1980;8:5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