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c吃瓜在线播放,17c呱呱爆料黑料网|17c黑料 独家爆料 正能量_17c黑料 正能量画质清晰吗?

高血壓性腎病的診斷與治療

作者:劉寶厚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0年02月18日 點擊數(shù): 次 字號:【

高血壓性腎病(hypertension? nephropathy)是原發(fā)性高血壓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它包括腎動脈硬化、良性腎小動脈硬化和惡性腎小動脈硬化,其中以良性腎小動脈硬化最為常見,它是由長期高血壓緩慢發(fā)展而來的腎臟小動脈硬化、腎臟缺血性改變,導致的腎小管和腎小球功能受損。

一、病因及病理

由于長期未控制好良性高血壓而引起。高血壓持續(xù)5~10年,即可能出現(xiàn)良性腎小動脈硬化癥的病理改變,10~15年即可出現(xiàn)臨床癥狀。本病主要侵犯腎小球前小動脈,導致入球小動脈玻璃樣變,小葉間動脈及弓狀動脈肌內(nèi)膜增厚。如此將造成這些小動脈管腔狹窄、供血減少,而繼發(fā)缺血性腎實質損害,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最終導致腎衰竭。

二、診斷要點:

(一)有長期高血壓病史(一般約15年左右);

(二)有視網(wǎng)膜小動脈痙攣甚至硬化,可引起視網(wǎng)膜出血和滲出;

(三)夜尿多,低比重尿,尿常規(guī)檢查有持續(xù)性輕度或中度蛋白尿(蛋白尿常少于1.5g/d),鏡檢有少量紅細胞及管型;

? (四)最早出現(xiàn)的腎功能異常是腎小管最高馬尿酸清除值(TmPAH)和腎濃縮尿的功能障礙,常伴腎血流量減少,進一步發(fā)展可有腎小球濾過率降低。????????

?三、鑒別診斷

本病首先須與慢性腎炎高血壓相鑒別,其鑒別要點為:①本病常發(fā)生于年齡較大(>50歲),慢性腎炎發(fā)病年齡常較輕(<35歲);②本病先有多年(>15年)高血壓病史,而慢性腎炎常先有反復浮腫、蛋白尿等腎臟病史;③本病尿蛋白較輕,常<1.5g/d,較少有低蛋白血癥,而慢性腎炎蛋白尿較嚴重,常>1.5g/d,較多有低蛋白血癥;④本病常有視網(wǎng)膜動脈硬化,且多有其他器官(心、腦)動脈硬化的表現(xiàn),而慢性腎炎以滲出病變?yōu)橹鳎虎荼静∝氀^輕,慢性腎炎貧血較重;⑥本病早期以腎小管功能損害為主,腎小球功能正常或輕微損害,而慢性腎炎腎功能損害發(fā)生較早,以腎小球功能損害明顯。

其次須與糖尿病腎病相鑒別。糖尿病不論是1型或2型,均可發(fā)生腎損害而有高血壓,腎小球硬化、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為主要的病理改變。早期腎功能正常,僅有微量白蛋白尿,血壓也可能正常;病情發(fā)展,出現(xiàn)明顯蛋白尿及血壓升高

四、治療

高血壓性腎病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原則是采用降壓藥積極穩(wěn)妥地控制血壓,以延緩或減輕小動脈性腎硬化的發(fā)展,同時也可減少心、腦等重要器官的發(fā)病率。中醫(yī)中藥以活血化瘀為主,結合辨證論治,對改善腎小球血流動力學、腎血流量和脂質代謝有很好的作用。

(一)降壓藥物治療

高血壓造成的腎臟損害是終末期腎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有效控制血壓可以延緩腎臟損害的進展,而選擇合適的藥物對腎臟有更好的保護作用。

近年來抗高血壓藥物發(fā)展迅速,臨床可根據(jù)不同患者的特點可單用或聯(lián)合應用各類降壓藥。目前常用降壓藥物可歸納為六大類:

1、利尿劑:利尿劑可使細胞外液容量減低、心排血量降低,并通過利納作用使血壓下降。降壓作用緩和,服藥2~3周后作用達高峰,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尤其適宜于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壓的治療。利尿劑分三類:①噻嗪類:如氫氯噻嗪 12.5~25mg,每日1~2次,口服;吲達帕胺2.5~5mg,每日1次,此藥同時具有利尿及血管擴張作用,能有效降壓而較少引起低血鉀;②保鉀類:如螺內(nèi)脂20mg,1日2次;氨苯碟啶50 mg,1日1~2次。此類利尿劑可引起高血鉀,不宜與ACE抑制劑合用,腎功能不全者禁用;③袢利尿劑:呋塞米20~40mg,1日2次,利尿迅速腎功能不全時應用較多,但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致低血鉀、低血壓。

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降壓作用是通過抑制ACE使血管緊張素Ⅱ生成減少,同時抑制激肽酶使緩激肽降解減少,兩者均有利于血管擴張使血壓降低。ACE抑制劑對各種程度高血壓均有一定降壓作用,對腎臟有保護作用,除降低血壓外,還可減少蛋白尿,延緩腎功能惡化。故對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死后、糖耐量減低或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或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者(非腎血管性)等合并癥的患者尤為適宜。高血鉀、妊娠、腎動脈狹窄患者禁用。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干咳,停藥后即可消失。常用制劑有:①依那普利5~10mg,1日2次;②貝那普利(洛汀新)10~20mg,1日1次;③福辛普利(蒙諾)10~40mg,1日1次;④培哚普利(雅施達)4~8mg,1日1次;⑤咪達普利(達爽)5~10mg,1日1次。

3、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通過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阻滯,可較ACEI更充分有效地阻斷血管緊張素對血管收縮、水鈉潴留及細胞增生等不利作用。適應癥與ACEI相同,但不引起咳嗽反應為其優(yōu)點。常用制劑有:①氯沙坦鉀片(科素亞)50mg,1日1次;②洛沙坦25~100mg,1日1次;②伊貝沙坦150mg,1日1次;③厄貝沙坦(安博維)150mg,1日1次。

4、鈣通道阻滯劑(CCB):由一大組不同類型化學結構的藥物所組成,其共同特點是阻滯鈣離子L型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鈣離子內(nèi)流,從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縮力降低,使血壓下降。CCB有維拉帕米、地爾硫卓及二氫吡啶類三組藥物。前兩組藥物除抑制血管平滑肌外,并抑制心肌收縮及自律性和傳導性,因此不宜在心力衰竭、竇房結功能低下或心臟傳導阻滯患者中應用。二氫吡啶(如硝苯地平)類近年來發(fā)展迅速,其作用以阻滯血管平滑肌鈣通道為主,因此對心肌收縮及自律性和傳導性的抑制少,但由于血管擴張,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經(jīng)興奮,出現(xiàn)心率增快、面部潮紅、下肢水腫等。近年來二氫吡啶類緩釋、控釋或長效制劑不斷問世,其降壓迅速,作用穩(wěn)定,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壓的治療。尤適用于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常用制劑有:①硝苯地平控釋片(拜心同)30~60mg,1日1次;②尼群地平10mg,1日3次;③非洛地平緩釋片(波依定)2.5~10mg,1日1次;④氨氯地平緩釋片(絡活喜)5~10mg,1日1次;⑤拉西地平4~6mg,1日1次。

5、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的降壓機制尚不完全明了。β受體阻滯劑的降壓作用緩慢,1~2周內(nèi)起作用,適用于輕、中度高血壓,尤其是心率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有心絞痛、心肌梗塞的高血壓患者。β受體阻滯劑對下列疾病不宜使用: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癥、房室傳導阻滯和脂質代謝異常者。常用制劑有:①普萘洛爾(心得安)10~20mg,1日2~3次;②倍他洛爾10~20mg,1日1次。

6、α受體阻滯劑:分為選擇性和非選擇性兩類。非選擇性類如酚妥拉明,除用于嗜鉻細胞瘤外,一般不用于治療高血壓。選擇性α1受體阻滯劑通過對突觸后α1受體阻滯,對抗去甲腎上腺素的動靜脈收縮作用,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本類藥物降壓作用明確,對血糖、血脂代謝無副作用為其優(yōu)點,但可能出現(xiàn)體位性低血壓及耐藥性,使應用受到限制。常用制劑有:①哌唑嗪(脈寧平)0.5~2mg,1日3次;②特拉唑嗪(降壓寧)0.5~6mg,1日1次。

7、其他:包括中樞交感神經(jīng)抑制劑如可樂定0.075~0.15mg,1日3次;、甲基多巴0.25g,1日3次;周圍交感神經(jīng)抑制劑如胍乙定5~25mg,1日3次、利血平0.25~0.5,1日1次;直接血管擴張劑如肼屈嗪(肼苯達嗪)10mg,1日3次、米諾地爾(長亞定)2.5mg,1日2次等。上述藥物曾多年用于臨床有一定的降壓作用,但因其副作用較多且缺乏心臟、代謝保護,因此不適于長期服用。

一般來說,除非高血壓很嚴重(舒張壓>130mmHg)需要2~3種降壓藥同時使用外,絕大多數(shù)患者開始治療時,先選用一種,如依那普利5~10mg/次,1~2次/日,若仍不能控制血壓,可加用小劑量氫氯噻嗪,或其他類降壓藥配合治療,使血壓控制在目標值。

2003年第7次美國預防、發(fā)現(xiàn)、評估和治療高血壓國家聯(lián)合委員會(JNC-7)的報告中列出了6種可供于臨床的組合方案可供參考:⑴ACEI+利尿劑,如依那普利+氫氯噻嗪;⑵ACEI+CCB,如苯那普利+氨氯地平;⑶ARB+利尿劑,如科素亞+氫氯噻嗪;⑷?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如倍他洛爾+氫氯噻嗪;⑸中樞作用藥物+利尿劑,如甲基多巴+氫氯噻嗪、利血平+氫氯噻嗪;⑹利尿劑+利尿劑,如安體舒通+氫氯噻嗪等。

?(二)、中醫(yī)辨證論治

1、陰虛熱瘀證

主證:眩暈,耳鳴,頭疼,視物模糊,健忘,手足心熱,煩躁失眠,腰酸腿軟,舌質黯紅,苔薄白,脈弦細數(shù)。

治法:滋陰潛陽,活血通絡。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15g鉤藤15g生石決明30g(先煎)野菊花10g黃芩10g丹參15g益母草30g地龍15g川牛膝10g車前草30g。水煎2次兌勻,分3次服(以下同)。

加減:陰虛甚者,加生地15g鱉甲30g;肝陽上亢甚者,加磁石30g夏枯草15g;血瘀重者(如舌質暗紅,有瘀點或瘀斑)加赤芍15g桃仁10g紅花10g水蛭4.5g(研沫分3次沖服)。

2、氣虛血瘀證

主證:頭暈目眩,腰酸肢腫,疲乏無力,納食不香,面色晦黯無華,唇舌黯或有瘀點或瘀斑,苔白厚,脈沉澀。

治法:補氣活血。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30~60g 當歸15g 赤芍15g 地龍15g澤蘭15g 桃仁10g 紅花10g 茺蔚子15g。

加減:水腫甚者加豬苓30g澤瀉15g;痰多者加清半夏10g天竹黃10g;語言不利者加菖蒲10g 遠志10g。

3、痰濕血瘀證:

主證:身體肥胖,頭暈目眩,肢體重著,胸悶氣短,舌黯苔厚膩,脈弦滑。

治法:健脾利濕,活血化瘀。

方藥:實脾飲合桃紅四物湯加減:茯苓30g白術15g厚樸10g大腹皮10g草果10g木香10g紅景天30g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5g赤芍15g川芎15g益母草30g

加減:浮腫甚者加豬苓30g澤瀉15g;惡心嘔吐者加藿香12g姜半夏10g;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0g。

4、氣滯血瘀證

主證;眩暈,頭脹痛,痛著固定,經(jīng)久不愈,面色灰黯,舌淡邊有瘀點,脈弦澀。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30g川芎15g赤芍20g生地15g桃仁10g紅花10g柴胡10g枳殼10g川牛膝10g益母草30g。

加減:陰虛血分有熱者,重用生地30g,加丹皮10g焦梔子10g;若有肝陽上亢加菊花10g夏枯草15g;瘀血日久加全蟲10g水蛭粉4.5g(分3次沖服)。

五、臨證經(jīng)驗

(一)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七情過度或飲食不節(jié)或年老失養(yǎng)導致臟腑功能失調(diào)有關。長期的精神緊張或憂郁惱怒,可使肝郁化火,肝陰耗損,肝陽上亢,上擾清竅,發(fā)為眩暈。年老腎陰虧虛,腎氣不足,失其封藏固攝之權,出現(xiàn)夜尿多,尿中精微物質下泄,而出現(xiàn)蛋白尿。高粱厚味損傷脾胃,水谷不化,聚濕生痰,濕濁內(nèi)阻,導致氣機不暢,氣滯血瘀或久病瘀血阻絡,濕瘀交阻,三焦氣化不利,水液代謝失常,溢于肌膚,發(fā)為水腫。年老腎陽虛衰,或久病損傷陽氣,脾陽不溫,致脾腎陽虛,腎失氣化,脾失溫運,濕濁內(nèi)留,阻滯中焦,胃失和降而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腎為胃之關,胃主受納,關門不開,濁邪不降,久則格拒不納,呈關格之候。總之,本病病程日久,每呈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本虛以腎、肝、脾為主,尤以肝腎虛損為著,標實以血瘀、痰濁、水濕為多。

(二)高血壓性腎病常表現(xiàn)為痰濕內(nèi)蘊,瘀血阻滯,導致多臟功能失調(diào),氣血運行不暢,形成虛中夾實,虛實錯雜之證。治療時以補虛為主呢?還是祛邪為主?目前尚有爭議,作者認為應以祛邪為主,兼以扶正為好。邪實主要是指痰濕與血瘀,正虛有氣虛、陰虛、氣陰兩虛。邪氣不除,正氣難復,祛邪即可以扶正,因此,作者治療高血壓性腎病的基本原則是利水活血,常用方藥是:茯苓30g豬苓30g澤瀉15g地龍15g丹參30g桃仁15g紅花10g生石決明30g(先煎)野菊花10g牛膝15g。頭暈目眩加野菊花10g鉤藤30g(后下);面部潮熱加磁石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陰虛加生地20g枸杞子10g并減小利水藥的劑量;氣虛加黃芪50g太子參15g。多年來用于臨床常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高血壓性腎病在沒有發(fā)生腎衰竭時,對降壓藥物的敏感性與沒有腎臟并發(fā)癥的原發(fā)性高血壓基本相似,絕大部分患者選用1~2種降壓藥即可很好地控制血壓。但當出現(xiàn)嚴重腎臟損害時的患者,比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和無腎衰竭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對降壓藥物的敏感性明顯降低。在慢性腎衰竭的腎功能代償期和氮質血癥期,近一半的患者需要3種以上的降壓藥方能控制血壓,到了腎衰竭期和尿毒癥期,近一半的患者需要4種以上的降壓藥物才能控制血壓。在使用降壓藥時,如果患者存在有水鈉潴留,往往會影響降壓藥的療效,在此情況下,不論用西藥治療還是采用中藥治療,都必須配合利尿藥治療,才能控制血壓的目的。

?

?

?